柔版印刷機壓力的控制
據(jù)統(tǒng)計,國外在瓦楞紙板印刷中,柔印占了95%以上的份額,我國也有70%以上瓦楞紙板使用柔版印刷。
但是由于柔版印刷使用的版材是可塑性的柔軟材料,使其存在著一個很難避免的缺點,這就是印刷容易使網點增大和文字膨脹糊版等。造成這種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印刷力控制不當,對線條、文字印刷是這樣,而網線印刷則對印刷壓力的控制則要求更高。只有合理地控制印刷壓力,才能印刷出精美、高質量的產品。在印刷中,若壓力過重,就會引起網點擴大和文字膨脹糊版,30%~40%網點有空心點,印刷時會出現(xiàn)嚴重的硬口現(xiàn)象等;印版與網紋輥的壓力太大,紙面字跡(尤其是細小文字字跡)模糊,印品圖文邊緣不清晰。此外,在多色印刷中,若前一色的印刷壓力過大和色墨的粘度太高,以及干燥太慢,就會造成套印效果不好;但若印刷壓力不足,由于瓦楞紙板表面不如其他紙張表現(xiàn)光滑平整,有凹凸不平,因此就會出現(xiàn)油墨的轉印效果不良的毛病。所以,在瓦楞紙柔版印刷中,壓力大小的合理控制是影響印刷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。我們知道,在柔印過程中,主要有3個壓力點(實際上是3條壓印帶,即墨斗輥與網紋輥、網紋輥與印版輥、印版輥與壓印輥),這3個壓力點在操作技術上都非常重要,在印刷過程中要非常注意,不能*憑經驗操作,而應在受控情況下進行印刷。不能使3個壓力點處于失控狀態(tài),甚至是錯誤操作條件下進行印刷,若如此,則印刷品的質量將無從談起。那么,應該怎樣正確控制這3個壓力點的印刷狀態(tài)呢?一般來說,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考慮。
墨斗輥與網紋輥之間的壓力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印刷的吃墨量,并均勻傳遞油墨。相對于網紋輥與印版輥、印版輥與壓印輥的壓力來說,由于墨斗輥的作用是把網紋輥表面的油墨擠掉,因此其壓力可以略大些。若兩輥間壓力大,網紋輥上的墨量就少;反之則吃墨量多。但若兩輥壓力太大(即間隙小)網紋輥上吃墨量相對減少,雖然網點可印清晰,字、線可印清楚,但缺少一定的墨量與光澤。另外還會因兩輥間的壓力太大而引起網紋輥與墨斗輥兩端彎曲,印機齒輪跳動,齒牙斷裂等故障。兩輥間壓力如果太小(即間隙太大),一旦達到網紋高度的臨界點,就失去了網紋輥傳遞油墨的作用,導致印版上印刷部分吃墨不均勻,印刷時墨量不易控制,**終使印制的產品印膜過厚而產生拖粘墨污,清晰度差、網點虛糊、線條鋪展,字跡虛毛等弊病。控制此印刷壓力大小與印刷面積的大小有關,一般印刷面積較大的,壓力可輕一些,以增加油墨量,從而提高實地密度和鮮艷度、光亮度。一般印刷面積較小或較為細膩的,壓力則要略大一些,以降低油墨量提高印刷的清晰度。這個壓力必須同網紋輥的兩端呈水平相切,不能有偏差,否則會影響印刷品的清晰度和印刷效果。
具體來說,印刷網線產品、細小文字和線條時兩輥間壓力相對可大一些;大字及實地產品可相對小些。一般控制方法為:用0.10mm的厚薄規(guī),在接觸點上塞進去。要多塞幾個點,而且要在比較緊的情況下塞進去。也可將牛皮紙裁切成60-80mm的長條,放在接觸點上,按網紋輥長度,長則均勻放4―6條,短則放3條。將墨斗輥調整到牛皮紙在比較緊的情況下能夠拉動,若拉起來感覺輕或厚薄規(guī)塞進去很輕松,則說明二者之間有間隙,屬于不正常。墨斗輥與網紋輥一定要在接觸狀態(tài)下進行工作?,F(xiàn)在有的企業(yè)印刷所使用的網紋輥線數(shù)偏高,在印刷色塊和大的文字時,墨量不夠,因此操作者常常采用加大墨斗輥與網紋輥間隙的方法來增加供墨量。但是上述二者之間一有間隙就失去了網紋輥定量供墨的作用。因此使用網紋輥一定要有“定量”供墨的概念,不能用間隙來調整墨量,有間隙墨量就控制不好,實地印不平服,會出現(xiàn)燈芯絨狀條痕;網線版會產生色差。如果墨斗輥與網紋輥在正常接觸狀態(tài)下,網紋輥網墻上的油墨仍不能擠掉,則說明油墨的粘度過高,應調整油墨粘度,靠加大墨斗輥與網紋輥之間的壓力是無濟于事的。